冬天,面对生命坚守的感动
作者:罗宗毅
大自然的日历翻到了2011年初的残冬时节。北风吹寒,依然在挽留着严冬退去的脚步,吟唱着一曲冬季的恋歌。
在寒冷的冬日里,遥望远山,万物在一片苍凉中入眼。回眸大地,草木删繁就简,枯枝摇曳。曾经绿意盎然的世界失去了它原有的葱郁。柔情万种的湖面冰冻三尺,像是闭上冬眠的眼睛,变得坚硬而冷峻。独立无语的古树,褪尽树叶,以其伟岸的身躯临风而立,始终保持着迎接天空的姿势。
二月初始,一场姗姗来迟的小雪降临京城,留下一片人们所向往的纯净天地。飘落的雪花,带来了春天的问候,让严酷的冬天呈现出脉脉温情。雪落无声,像爱的天使,亲吻大地,滋润万物,给久旱的生命带来新的生机。雪花翩翩,唤醒一个沉寂的世界,人们在寒冷中看到了生命的欢乐。在晶莹剔透的雪花覆盖下,寒冰在白色透明的凝固中诠释着生命的品质。
在这雪花飘飞的时节,我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在沉静的大地上寻觅生命的绿意。透过苍劲的树木,我看到万物在寒凝大地的肃敛中凝聚着一种生命的坚守,内心充满着神圣的庄严与敬意。
冬天的寒冷是对生命意志的一种磨砺。面对冬寒,要有在风雪中守候的坚韧,像那参天古树,恒守千年不变的信念,只将一个绿色的希望潜藏于深扎的根系,然后等待着春归。冬去春来,是大自然的节律,只要在冬天珍藏一颗希望的种子,就会在春天萌发绿色的新芽。
坚信春天必将到来,是度过严冬的希望所在。生命需要等待,但不只是静守。面对冬寒,不仅需要从容静守的定力,更需要蓄势待发的智慧。必须以绿叶般的清醒,吸收阳光、空气和养分,积蓄能量,完善自身,生命才不致枯萎。没有冬天的底蕴就没有春天的勃勃生机。
冬天是生命进入思考的季节,是生命走向成熟的时令线。寒冷的冬天是对生命适应环境能力的一种挑战。面对冬寒,需要在冷静中过滤沉淀的记忆,审时度势地调节、突破和超越自身,不断提升适应未来的能力。经过冬天的梳理和调整,生命重新焕发生机,开始更精彩的下一个轮回。
冬天,让生命沉静而美丽,是最值得遐想和憧憬的季节。漫步雪地,体验冰的冷酷与雪的浪漫,风的萧瑟与生命的庄严,使我想起在1819年秋,英国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片森林中写下的著名的抒情短诗《西风颂》,在诗中,诗人写到:“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著名诗句,曾给多少身处寒冷冬季的人带去了温暖,为许多身处逆境的人引以自勉。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生命途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冬天的寒流。在纷至沓来的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坚定信念,以面对自然的从容和对必然的把握去直面现实,就一定能够走出生命的寒冬,走进充满阳光和希望的春天。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