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文学作品 >> 绿洲的逻辑与秩序

绿洲的逻辑与秩序

作者:毛眉

20150417  来源:光明日报

 

  1

  我喜欢在绿洲的果林里,顺着一条小溪的清凉,沿路打量维吾尔人家的一扇扇雕花大门:头一扇是干草仓的门,第二扇是谷仓的门,第三扇是乳品室的门,第四扇是牛栏的门,第五扇是水果储藏室的门,第六扇是葡萄晾晒的门,第七扇是库房的门,最后一扇门向原野敞开。

  我想象着,在这样的一扇门里,去体验一个个男人和女人的故事。

  一天的开犁结束了,人们坐下来吃饭,一块馕,一碗茶汤。绿洲的尺度,养成了一个长期以来勤俭的社会,他们要求于自然的,是这样基本的生活,以期明年,又带来一个同样的春天。

  他们注视着绿洲上的收成,而我注视着他们。那些曾经低矮的、安静的、冒着虽然审美却很呛人的炊烟的土屋已成过去时。在宽敞明亮的新居,他们从大量柴米油盐的日常家务、农作中解放出来,围坐在凉棚下,用计算器算着一年来红枣的收入,无花果的收入,核桃的收入,石榴的收入,在应该置办农机还是置办家电之间权衡,一张张脸上,洒满栅栏透进来的光影。他们那种自发自足的纯朴,具有不被我的见解所染指的生活气息。他们信奉,只有过道德的生活才能拥有幸福。而我能做的,是为了那没有入睡的家庭,为了那灯火通明的窗棂,祈祷。

  此时,一片绿洲,渐渐入睡。

  2

  新疆最显赫的元素,是它铺展在大地上的绿洲,即使在世界绿洲中,也很具典型性。

  大地上有入云的高山、庞大的冰川、深切的峡谷、无际的沙漠、丰饶的平原、点缀的绿洲……使得人群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型,这就是大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民族与语言。

  每个人对所置身的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理解得最为通达的一角。我与新疆的事物互为表里,以至于不借助新疆,就无法表达自己。

  生活在绿洲上的我,一生都在不惜为表达新疆而成为它的一个器官。每每从书架上取下《呼图壁县水利志》、《昌吉文史》,都仿佛取自我的生命,吹去名字上的蒙尘,那是我无可阻止的怀乡。

  我被严酷的新疆娇养着:最好的空气,最好的水源,最好的水果,最好的庄稼,最好的奶,最好的蜜,最好的马牛羊,最好的古朴人情和教诲:像天山那样高蹈,像冰川那样结晶,像白杨那样正直,像赛里木湖那样洞彻一切……

  贪婪地把手按在新疆的每一个事物上面,试脉搏,试心跳,寻找着能与我亲切匹配的灵魂,与它合成一副肝胆,叠成一套命运,让自己的精神景深呈三级跳的态势:像天山那样自成源头,像内陆河那样自成首尾,像绿洲那样自给自足……

  那么,少雨的干旱沙漠,水草丛生、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的绿洲,是怎样形成的?

  这里面有着美丽的逻辑:高山冰雪到了夏天,顺着山坡流淌成河流。经沙漠,渗入沙子,在低洼地带涌出地面,有了水,各种生物应运而生,簇拥成荒野中醒目的绿色镶嵌,成为跋涉在地狱般沙漠里的旅人梦寐以求的天堂。所以宗教题材里的天堂,都是绿洲的模样,喷泉、果园、凉棚……

  有绿洲就有沙漠,在大气候的主宰下,绿洲与沙漠的二元对峙,随着温度与湿度的变化,而相互拉锯、转化、蚕食,上演着义正词严的辩证法。

  这种地理形态,决定了绿洲人的生活方式:愈是往有限的土地上投射了太多的强烈期望,精神的光束就愈是把周围衬托得更加荒漠,这种炫目的反差,就是地域特色。

  天山上的冰川融雪所到之处,浇出一片绿洲,绿洲的大小,规定了城市的大小,所有城镇的分布,均以绿洲为托盘。所以,每每看到一片绿叶上,安卧着一滴露珠,我都会小心翼翼地联想到自己在绿洲上的生存。

  统领绿洲的,是天山,一切秩序围绕着它,旋转不已:天山耸立着冰川,冰川幻化成内陆河,胡杨像长了脚,俨然成为了夸父,在沙漠里,坚定地、从不迷失地,追赶着内陆河……

  这些事物间的逻辑,决定了我作为一个新疆人必须遵循的生存观,及绿洲生态学的基本思想:那就是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

  耸立的天山,仰面一躺,躺成了如雷贯耳的塔里木河,把天山坚实、宽厚、壮阔的身形印在大地上,那浩荡的河床,以发育完备的雄性美,须臾不停地向虚无的沙漠排泄那不竭的精力。胡杨,以它体魄的粗犷、秃顶、褴褛等秉性,不经意地泄露出,它,是天山的儿子。

  河床上的水迹,成了大地的文身,是一篇塔里木河用象形文字写下的绿洲赋。

  一条大河,有能力把它的河谷两岸变成绿洲,如伊犁绿洲、乌什绿洲;大河下游,会发育成干三角洲绿洲,如伽师绿洲、巴楚绿洲;大河中下游会出现大片洪冲积平原,如塔里木河中下游绿洲,叶尔羌河中下游绿洲;湖畔也会产生绿洲,如博斯腾湖的焉耆绿洲,艾比湖的精河绿洲……

  你会惊奇,天山两侧,阳坡长草,阴坡长树,它怎么会这样有序?

  原来,冰川雪水像一支点金棒,催发着奇迹,融雪顺坡而下,流到哪里,花儿就开到哪里,牛羊就跟到哪里,牧人就追逐到哪里,于是,山坡两边的绿洲,人烟辐辏,城镇错落。播种者、拾穗者、牧羊者……一连串的事物都在各自的规律中,美丽地运行着,那里面的逻辑与秩序,令我深深着迷。

  绿洲把人引向一场庆典,让人成为世界完整性的目睹者:每当天气变暖,积雪融尽,千千万万的花草树木,陡然间自荒枯的大地生长起来,充满生机,葡萄一串挤着一串,石榴一个踢着一个,摘得人胳膊酸,土地却一点也不累,岂不是一件奇妙的事?

  来自天山冰川的凉风,吹拂着腰肢柔韧的绿洲,万物在风的梳理下,血脉通畅,即使倒伏之后,也会坚韧地一株株挺立,轻轻地拽住原野的一角,成千上万的小花,立刻招展如旗。

  年复一年,奇迹带着万物的交响和香味,从我身边经过。

  3

  我热爱在绿洲散步,在徐缓的节奏中,注意事物如何相连,感知曼妙的大自然,正确的排列。

  绿洲上的清晨感,如同一个唤醒脑力的高能量的磁场,具有创世第一天的那种原初感、婴儿感。

  我从此爱上了绿洲的清晨,顺着各种小路,看到敞开大门的维吾尔人家在庭院洒扫。好奇地从窗口张望着走过,打量一扇扇窗棂,里面的生活气息溢过我,恰如小溪漫过河床。

  老农牵着大耳驴自无花果树下回家。他简单的家,墙角一株石榴老根盘旋,绯红的花朵映着白墙。老农或许不知诗学与美学,但在粉墙种下一株石榴,显然是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态度。

  每一种生命都体现了造物主的美意。他们会抚摸动植物的伤口,深入认知生物圈的共生关系,于是,绿洲在他们的待弄下,从美学阶段,道德阶段,进入到信仰阶段。

  有时,因为我起得太早,看到了原野上花姿乍现时的衣衫不整,睡眼惺忪,那些不同的花叶,散发出不同的体香。少顷,待一切收拾停当,四周开始有瓜的汁液在流,果的汁液在流,树的汁液在流,牛的奶汁在流……

  一只红胸鸟犹犹豫豫地打破了寂静,很快,别的鸟跟了上来,还有公鸡,急于展示它们优良的音质,于是交响奏出了它的序曲。接下来,主妇起身了,吱呀地开门,炊烟升起,孩子出来撒欢,鸡飞狗跳,出栏的羊羔们也蹦跳得像叮咚不停的手鼓,绿洲上的一天,开始了。

  我是这土地的孩子,懂得这一方言的情感细节。那些绿洲上的人们,总是习惯坐在黄昏的门槛,向着远方的路凝视。在绿洲,那些黄泥土屋,洞开的大门口,总有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女人在葡萄架下老去,变成每个村庄的祖父祖母,静静地……

  到了夜晚,迟暮的铃声催眠着远处的牛栏,所有路过的村庄,一个接一个,在睡眠中翻身,每一盏灯,一扇窗,一道门,一架葡萄,空着的一领林间座席,都是我待走的民间土路。

  巴扎的市井气息,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四方之民在地摊上展示自己的木器和草药,各个种类的新产品,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像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那些先行者。

  这样的巴扎上若没有了馕则会大为减色。我在昌吉街头的馕摊上,看到一种拳头大小的馕,不似以前常见的锅盖般的圆馕,便问,怎么卖?维吾尔摊主伸出两个指头,我便递出两块钱,他看我一眼:“二十块。”我诧异:“一个?”他无奈地耸耸肩:“一公斤。”我们彼此为这种不经意的误会,相视一笑。忽然发现,文化间的误会其实就这么表面,一触即融,一笑即泯。

  4

  每每走过绿洲的阡陌,土地变得平缓而辽远,绿洲上的花开得成行成列。不由得想:我究竟是草本,是木本?是菊科,是蕨类?是安魂草,是风滚草,是野蔷薇,是刺玫?

  爱家乡,不了解其地理,爱民族,不了解其历史,爱土地,不了解其生命之花,爱河流,不了解其河床水迹,都是空泛的,抽象的,并不兑现的。

  在奇台绿洲的万亩旱田,遇到一位席地而坐的哈萨克诗人,指着一丛花束告诉我:“这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经常吟唱的‘野蔷薇’。”我诧异:“这是‘刺玫’啊?”他卷着烟,在嘴唇上一抿:“刺玫就是野蔷薇。”

  真应了诗经上说的,要多识花草树木之名。

  还有那贴着地皮做匍匐状的酥油草,曾被我臆想为蹭到马肚子的高度,结果,不得不惊异,长颈鹿的脖子是为了吃到树叶,而马的脖子,是为了吃到酥油草。酥油草的叶子细小,颜色苍绿,立场鲜明,坚定地成为一种命定的形式:去把马儿喂得膘肥体壮。

  在我们面对吐蕊的花朵、发芽的青草不知所措时,绿洲上的巴郎,会数小时消磨在荆棘遍布的田野,口袋里装满核桃、石子、葡萄干与绿玻璃。

  在西部极广阔的范围内,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羊、马、鹰、牛、雪豹、旱獭,果园、树木、向日葵,无不是我所凝视的生命。

  无花的树下,看着那群生动的人,那些在草原上纺织的、汲水的、穿着艾德莱斯的古丽们,在葡萄架之间闪过,发辫飞旋,目光如电。仿佛我在前世,就曾穿着火红的长裙来过这里,和她们一起吃下忘忧果,喝下忘情水,一睁眼,又来到今生的石榴绿洲。我一个个辨认着,谁曾经是我?

  只有在新疆,才有幸在多种文化的板块间隙,优雅地穿梭,自如地摆渡,从一个水域进入到另一个水域,并把所有的水搅到一起,成为海。

  现在,我把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绿洲,镶嵌进新疆,把高低不平的新疆镶嵌进欧亚大陆,把欧亚大陆镶嵌进地球仪,于是,我那幅平面的童年地图,开始立体,并且旋转。

  毛眉 女,回族。新疆昌吉人。1995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作家班。著有散文集《远方的风景》系列七部、《走啊走,走到云之南》、《家住天山北坡》、《在文化深处取暖》等。现为新疆昌吉州文联专业作家。

 

 


更新时间:2015-04-18 11:11:52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文学作品 推荐优秀作者作品
首页 < (1/28 共 122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