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文学作品 >>  旧历年底的五张面孔

旧历年底的五张面孔

作者:吴佳骏

20151016 来源:光明日报 

 

  第一张面孔

  ■特征:清瘦,皱纹密布,左眼下有黑痣,眼神偏柔,偏暗。

  一座残破的瓦房,坐落在山洼里。屋顶落满了树叶和竹叶,墙壁上爬满了青苔。天灰蒙蒙的,要下雨,又下不下来,很像一个受了委屈的人,憋着满肚子怨气,却不敢发泄。院坝边的两棵白果树掉光了叶子,粗细不匀的枝干铁丝似的刺向天穹。

  一个老太太,伛偻着腰,在院坝里搂柴火。或许是担心天降雨,把那些码放整齐的柴块淋湿了,她想赶在降雨之前将柴块搂完,不然,心里会不踏实。她得用这些柴块烧火煮饭和供夜间取暖。她的双臂干枯,像两节被阳光抽去了水分的竹节。柴块刚抱上手,就掉了下来。再抱,还是掉。她开始埋怨自己,活到这把年纪,经风见雨,过桥翻山,到头来,却连几节柴块都拿不稳。但老太太是个性格倔强之人,不服输,抱不住一抱柴,干脆一节一节地拿。柴是死的,人是活的。半小时过去,柴块总算搬完,可天空并未下雨。上天也有说谎和捉弄人的时候,跟命运差不多。

  搂完柴,老太太到墙角扛起一根竹竿,去屋前的池塘里赶鸭子。鸭子不多,也就十来只,却是老太太最牵挂的家禽,跟牵挂她读书的孙女差不多。那些鸭子调皮得很,一见老太太的身影,便嘎嘎嘎地跑开了,东一只,西一只。老太太趔趄着步子,从池塘这头赶到那头,拿竹竿的双手颤抖不已,还差点掉进池塘。可鸭子却并不领情,自顾自地在水面上嬉戏。翻转身子梳理羽毛,像一些情窦初开的少女,精心打扮自己。老太太赶累了,也生气了,索性扔掉竹竿,一屁股坐在池塘边,看着这群淘气的小家伙。鸭子都是些服软的动物,它们见老太太放下了架子,竟然排着队歪歪扭扭地回家去了。只留下老太太跟在它们身后,像一个走失多年的同伴。

  鸭子回笼,老太太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但瞬间,她脸上又布满了愁云。孙女去姑姑家吃团年饭去了,要住一宿才能回来。今天已经是旧历腊月二十三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她都会拄根拐棍,到村头的山路上张望。大家都不知道她在望什么,她不说,也没人问。今年同样如此,她在村头那棵黄葛树下坐下来,目光定定地看着远方,边看边撩起袖子擦眼睛。黄葛树有些年头了,粗壮的树干需要几人合抱。老太太每次去,都要掏出一根红绳,拴在垂挂下来的枝丫上。拴完红绳,老太太就算完成了心愿。回到家时,夜幕早已降临。

  寒气更重了,夜露挂在草叶尖上。老太太正要烧火做饭,却听见村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她知道,有人家在开始“送灶”了。她慢慢地把火点燃,房梁上的小瓦数灯泡发出昏黄的光。光圈罩在老太太头顶,只凸显一个轮廓。灶间里的火苗一闪一闪,锅里的水汽雾蒙蒙一片。老太太下了碗面条,吃罢,她把碗筷尽量洗得干干净净,锅和灶台刷了一遍又一遍。待一切收拾妥当,她又倒水洗了脸和脚,然后,摆上一盘花生,一碗净茶,点上香蜡纸烛“送灶”。老太太跪在灶前,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十分虔诚。说得最多的,自然是祈祷的话,但没有一句祈祷是为她自己的。

  送走了灶神,按照风俗,她还在锅中点了一盏“菜油灯”,用一个筲箕罩住。那盏灯像一团火,把屋子照得透亮。老太太守在灶旁,坐到很晚还不愿睡。火光映在她的脸上,把那颗黑痣放得大大的。

  有人说,那是颗“滴泪痣”,可老太太这辈子,从来没有谁见她哭过。

  第二张面孔

  ■特征:蜡黄,耳朵肥而厚,棱角分明,目光忧郁,又炯炯有神。

  这是张四十岁男子的脸,胡子拉碴,一顶陈旧的安全帽,遮住了他的额头。脸的左右两侧,糊满黑灰。一身灰色制服,也溅满了泥浆。他穿着长颈筒靴的脚印留在工地上,像一个猎人印在雪地上的足迹。但他没有猎人那样的野心,他不需要寻找猎物。他的奔跑,只为能给家中迟暮的母亲和读小学的孩子一丝温暖。

  工地在城市的边缘,属新开发的一块地。高低错落的脚手架,酷似墙面裸露出来的骨骼。清晨,天正下雾,能见度很低。远远看去,整个建筑群灰白一片,像是某个美术院校刚刚毕业的学生画的素描。那个男子站在工地门口,搅拌混凝土。搅拌机转动的轰轰声,增添了城市的喧嚣。

  已经临近年关了,工地还没有丝毫停工的迹象。看得出,男子那天有些心不在焉,他提灰桶的手老是抓不住桶。他一边干活,一边问工友:“今天旧历几号了?”工友回答:“腊月十五了。”男子伸出指头算了算,从衣兜里摸出一根烟点燃,提起两桶灰浆,朝远处跑去,消隐在雾中。

  中午十分,雾散去了,还出了太阳。阳光不是很亮,似一个害羞的姑娘脸上的红晕。转动了整个上午的搅拌机终于停止了工作,整个工地变得空空荡荡。离家近的工人,都先后骑着自行车回家吃饭去了,唯剩下些像男子一样的外乡人,蹲在工地外面的马路边刨盒饭。吃完饭,有的工人靠在马路边的行道树上打瞌睡,有的则围坐一团“斗地主”。只有男子默默地躲在一个角落里抽闷烟。抽着抽着,他从内衣夹层里,掏出一张照片来。照片是张两寸的,上面是一个小姑娘的头像。长得眉清目秀,左脸上有一个酒窝窝。男子凝视了好一阵,用手擦去照片上的灰尘,重又放回夹层里,再摸出一根烟点燃。阳光暗淡了下去,天空上飘过几朵云。

  下午的时光是漫长的,像地面上塔吊的影子。不多一会儿,刚才还冷清的工地又恢复了热闹。大楼正在逐层增高,老板说,得加快进度,开了春,还有一块新的地皮等着他去开发。男子仍然穿着长颈筒靴跑来跑去,仍然在不停问工友:“今天旧历几号了?”问得工友们毛焦火辣,骂他神经病。男子的脸都憋青了,肥厚的耳朵支棱着,像老树桩上的两片木耳。

  男子出来一年了,还没回过家。他躺在工棚里,彻夜难眠。他想起白天在搅拌混凝土时,看见不少父母领着放寒假的孩子有说有笑,心里酸滋滋的。他不由得又想到内衣夹层里的照片,但他没有掏出来看,只用手摸了摸,就睡着了。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男子终于领到了工钱。辛苦了一年,他盼的就是这一天。当天下午,男子去银行,把工钱存在卡上,又独自跑到商场,买了一条裙子和一个毛帽子。裙子是给女儿的,帽子自然是给母亲的。男子向来粗心大意,加上一年不见孩子了,他不知道女儿长高了没有。选来选去,他只好按照想象中的尺码替女儿买了这件礼物。

  从商场回来,男子兴奋异常。他早早地吃完夜饭,把该收拾的东西收拾妥当,便安心地睡了。可不知咋地,他越想睡越睡不着,脑海里全是家乡的画面。他看见老母亲坐在院坝里拣选豆子,看见女儿在灶房烧水替婆婆洗脚。还看见门前的那棵橙子树,挂满了又圆又饱满的果子,看见柴堆里的那条老花狗,在对着他汪汪汪地狂吠。男子心里有些不悦,他才离开家一年,狗就不认识他了。

  翌日天明,男子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飞奔着去了火车站。他的两片大耳朵还是那么支棱着,一副傲慢的样子。人们都说,耳朵大有福,可偏偏福就与他无缘。

  第三张面孔

  ■特征:清秀,稚嫩,左侧脸有个小酒窝,眼神无助,又满含憧憬。

  天刚蒙蒙亮,几只鸟雀停在门前的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叫,像几个练习唱歌的孩子在吊嗓子。小姑娘洗漱完毕,端张凳子坐在院坝边的条石上梳头。她今年九岁,在镇上念小学。每天,她都准时起床。起来晚了,怕迟到。家离学校远,需步行几公里山路,再乘半个小时的船,才能到达学校。放学后,又原路返回。要是到了冬天,天黑得早,加上等船,回到家,已是漆黑一片。

  小姑娘的婆婆已年过古稀,在灶房忙前忙后。婆婆患青光眼,视力不好;腿脚也有风湿病,行走极为不便。即使如此,她也凌晨五点钟就醒了。起床后,赶紧给孙女做饭。数年来,无论天晴下雨,刮风落雪,从未间断。小姑娘梳完头,见婆婆饭菜还没做好,跑去帮忙。她坐在灶前烧火,婆婆在灶后炒菜。婆婆叫小姑娘不用添柴了,去安心复习一下功课。小姑娘不听,说功课巩固得很好,不用担心。今天是期末考试的日子,婆婆特意加了一个菜,还拿来两个鸡蛋蒸了,给孙女补脑。

  小姑娘一边烧火,一边观察婆婆的脸。这么多年来,她还从未仔细看过婆婆的面孔。婆婆弯下腰,头都快埋到锅里去了。小姑娘想笑,没笑出来。婆婆经常把味精当盐放,许多次,她炒的菜咸得没法下口,但小姑娘从来不说破,仍大嘴大嘴地吃,还夸婆婆炒的菜香。婆婆一听孙女这么说,笑得合不拢嘴。仅剩的两颗门牙露出来,黄黄的。盐巴吃多了,口渴,小姑娘就去学校食堂舀冷水喝。

  灶里的火越燃越大,把婆婆的脸映得通红。小姑娘第一次看清婆婆的脸上皱纹密布。她想起了课本里的一幅版画,也是一张老人的脸,沟壑纵横,沧桑中透出慈祥。老师说,版画是用刀刻的,逼真、有力。小姑娘纳闷了,婆婆的脸并没有用刀刻,为何却比刀刻的版画更深刻、更有力呢?正想着,她看到一颗清鼻涕,从婆婆的鼻孔里滑出,掉进了锅里。婆婆好似没有察觉,继续拿锅铲炒菜。小姑娘想,掺进了鼻涕的菜怎么吃啊,脏死了。但吃饭的时候,她仍是大嘴大嘴地夹菜吃。她依然觉得,婆婆炒的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最香的。

  吃过早饭,小姑娘胸有成竹地朝学校赶。没背书包的她,走起路来比以往轻快了许多。努力了一学期,她把该记的知识都记在了心里,她有十足的把握能考出好成绩。外出打工的爸爸在电话里说了,只要她期末考试成绩能名列班级前三名,就有奖。至于奖品是什么,爸爸没说,她也没问。不过,她也没必要问。小姑娘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奖品,而是爸爸今年春节能不能回家。

  山村的早晨凉风习习,小姑娘戴着红领巾,兴高采烈地走着。左侧脸上的小酒窝圆圆的,初升的朝霞照在脸上,像盛满了一小杯红葡萄酒。到达学校时,离开考时间还有四十分钟。勤奋一些的同学,蹲在操场的乒乓台旁临阵磨枪,四周发出嘤嘤呜呜的背书声。小姑娘从他们身边走过,看都没看一眼。此刻,她满脑子都是爸爸的影子。说也奇怪,凡是遇到困难,她只要想起爸爸,就能迎刃而解,化险为夷。

  事实果真如此,考场上,小姑娘思维缜密,沉着冷静,试卷一发下来,她便一鼓作气,顺利地做完了试题。搁下笔,她发现周围的同学还在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便双手托腮,做起梦来。她梦见爸爸牵着她的手,在村头的池塘边漫步。身上穿着爸爸给她买的白裙子,裙子的侧面,绣着一枝梅花,春天来了……

  几天过去,小姑娘开完散学典礼,领回一张奖状。她考了全班第二名。奶奶知道这个喜讯,赞不绝口,连说自己没白疼她。吃饭时,又给她煮了个鸡蛋。小姑娘从碗里抓了几颗饭粒,糊在奖状的四角,将之贴在大门上。小姑娘想,奖状如此醒目,要是爸爸回来了,一进院子,就能看到了。

  第四张面孔

  ■特征:宽脸盘,嘴唇上厚下薄,右侧有雀斑,目光时冷时热。

  一个中年妇女,坐在小镇的茶馆里搓麻将。茶馆里烟雾缭绕,几张旧时的方桌坐满了人。每张桌子旁,还围了一圈看热闹的观众。看得兴起,人群里总会发出一两声责骂:“傻子,该出那张牌啥。”出牌者也不还口,只顾按照自己的思路应战。

  中年妇女是茶馆里的老牌友了,自从她多年前抛夫别女,改嫁到这个小镇,就热爱上了这门职业。她现在的丈夫是个货车司机,常年在县城跑运输,两三个月才回来一次,故她有足够的闲情消磨光阴。能够吃穿不愁,一直是她的梦想。她现在的丈夫,不但使她圆了梦,还特别疼爱她,将之视作人生最爱。每次从县城回家,不是给她买衣服,就是给她带好吃的。临别时,还要给她留足生活费用。中年妇女也不明白,她丈夫到底喜欢她什么。要说长相,自己不算漂亮;论能力,自己顶多是个下蛮力的。可他丈夫就是爱她,说没有她就活不下去,即使货车加再满的油,轮胎也不会动。

  中年妇女搓麻将很少有赢的时候,几乎场场都输。一输了钱,就骂街,从街这头骂到街那头。转弯抹角地骂,指桑骂槐地骂。但牌友都不跟她计较,不但不计较,反而很欣赏她的那张嘴。只要哪天没听见她骂街,大家就觉得不自在,好像少了点什么。她骂得越凶,大家越高兴。后来,中年妇女似乎看明白了,牌友们知道她老公宠她,合起来想方设法套她的钱。尽管如此,中年妇女还是愿意跟大家一起玩。不玩儿,手就痒。凡是上瘾的东西,一旦沾上,要戒掉很难。

  小镇上的人都很羡慕中年妇女,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其实心里苦极了。自从嫁给货车司机以来,丈夫只在结婚头一个月,跟她同过几次房。之后的日子,司机碰都没碰过她。中年妇女一心想再跟他生个孩子,可丈夫死活不领情。她怀疑丈夫在外面有人了,但一直抓不到把柄,只好将打碎的牙往肚子里吞。

  有时实在寂寞难耐了,她也会想起曾狠心丢下的女儿和前夫。尤其是夜间,黑暗放大开来,像一张网将她罩住,憋得喘不过气来。她想起离开家的那个下午,太阳光十分明亮,放学回家的女儿在半路上碰见她,跪在青石板上,流着泪苦苦哀求她回心转意。她没有同情女儿,一脚将女儿踢开,头也不回地走了。直到她都快翻过山坳了,女儿还在后面穷追不舍。回想完女儿,她又想起自己的前夫。她觉得前夫倒也是个老实、本分人,只是家底薄,暂时不能带给她物质上的满足。办完离婚手续那天,前夫还特意请她在民政局门口的一个小饭馆吃了顿饭。吃饭时,前夫一言不发,坐在对面默默地看着她。回家后,也一直闷闷不乐,脚疲手软的,蹲在院坝边的橙子树下抽烟。中年妇女走时,他也一声不吭。刚刚走到屋后,中年妇女听到前夫在家中号啕大哭。哭声很吓人,狼喯虎啸一般。但她没有丝毫犹豫,未来的幸福生活诱使她不能停步。

  没曾想,这一走,竟是匆匆数年。

  很多次,中年妇女都想偷偷地跑回去,看看女儿长高了没有,脸上的酒窝是否还是原来的样子。她还想知道前夫如今过得怎么样。每年岁末,这种想法尤其强烈。可她没有那个勇气,更没有那个脸。

  看来,她只能在麻将声中安度余生了。

  第五张面孔

  ■特征:麻木,冷漠,僵硬,不带笑容,目光锁定在黑白两色之间。

  一个老头。只有上半身,中山装有些旧了,洗得发白。左侧的口袋上,有个小洞,像是抽烟时,不小心被烟蒂给烫的。头上缠的白帕子,像一条没有花纹的蟒蛇。老头的表情一直是冷漠的,被一个相框固定着。看上去,苦大仇深,像谁借了他的米,还的却是糠。

  今天要不是除夕,可能没人会想起他。

  相框上落满了尘埃,这使得他的面孔有些模糊。相框前的香案上,燃着一对大红蜡烛,上蹿下跳的火苗舔着他的脸。蜡烛是打工回来的儿子点的。蜡烛旁,还摆放着几个水果和一块“刀头”。“刀头”是老太婆专门煮来孝敬他的。一年到头,都在替孙女起早摸黑,洗衣做饭,却忘记了曾相濡以沫的伴侣。

  孙女蹲在香案前烧纸,脸上的酒窝还是那么可爱。爷爷生前,也是最疼爱她的,丝毫不比婆婆待她差。趁这年终岁末,新旧交替之时,给爷爷烧去几张散钱,也是理所应当。人活着,就得有感恩之心。

  屋外,鞭炮炸响。过了今夜,新年就到来了。简陋的茅屋里,坐着三个人:一个老太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小姑娘。

  三人之外,还有个老头,他把自己高挂在墙上,像一个常年守岁的人。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掌纹》《院墙》等。)

 


更新时间:2015-10-16 15:35:54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文学作品 推荐优秀作者作品
首页 < (1/28 共 122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